膠東在線3月26日訊(見習(xí)記者 于麗)“十二、三,正晌干”,陰歷十二、十三,正好是中午枯潮。大凡中午枯潮,退的潮都比較小,喜愛趕海的煙臺人不放過小退潮的時機,帶上裝備出發(fā)了。
乍暖還寒,在退潮后的養(yǎng)馬島大橋東海灘上,疏疏朗朗的市民們正忙著趕海。
走下大橋,海灘上,五名青年格外顯眼。他們來自河南,在牟平就業(yè)剛一個月。他們中的一員正用“吸蝦器”吸著海怪,打算做今晚的下酒菜。看得準,下手穩(wěn),他們旁邊的小桶已經(jīng)裝了小半桶海怪。負責捉蝦的青年說:“前幾天的話,兩個小時,大概搞個大半桶沒有問題!币慌缘牧硪幻嗄暾f,“我們不干活的時候搞一些,自己做著吃,閑著沒事兒,喝點小酒!边有一位身穿白色上衣的年青人,不時地撿只海怪拋向空中,引得海鷗們紛紛在他們身邊盤旋,停留在低空,讓人能近距離看到海鷗白白胖胖的軀體。
“今兒東北風,潮不行”,一位經(jīng)常趕海的阿姨說。海灘上挖蛤的阿姨們好像并不滿意今天的“收成”。不過,就算今天“潮不行”,阿姨們挖的蛤足夠吃一頓,嘗嘗鮮了。有位特別能挖蛤的大爺,挖了四五斤,一位阿姨說,“就算我們所有人加在一起,也趕不上他自己挖的!
在大橋底下,一些市民正刨著海蠣子,有的刨了一整桶,有的刨了一麻袋。
趕海人中,有專業(yè)的也有非專業(yè)的。有些市民第一次來趕海,主要是來玩的,鍛煉一下身體,順便撿些“海貨”。